红配绿:东北人都是“野兽派”

作者: lady颜类型: 原创来源:尺颜2019-04-08 11:50:05

色彩作为人内在的感知本能,兼具着视觉和心理的信息传递和表达。人类对色彩的研究历史悠久,从艺术作品到人的情绪心理,颜色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同时色彩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地域指向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有不同的喜好。


徽派建筑受朱熹的“理学”思想和徽商文化的影响,偏爱黑白灰色调,朱熹一向主张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所以在色彩运用上倾向平静中和。


西藏地区的建筑,受地理环境、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黑白红成为当地建筑中最为常用的颜色。他们视白色为“神圣”“崇尚”,视红色为“威严”“勇敢”,可见不同地区的人对颜色有着不同的诠释和理解。 


如果对色彩的理解更为通透,在运用的时候加入更多自己的思想特色,颜色也会成为一种辨识度超高的美学标签,例如:美学史上的提香红、克莱因蓝和莫兰迪灰。


同样,地域用颜色展示自己当地的文化、民俗和宗教信仰,也能形成风格独特的民俗标志。在我国,对于色彩的组合搭配,红配绿仿佛是我们的“死穴”,但有一个区域却勇于为这组撞色代言,那就是东北


为啥东北人偏爱红配绿?

▋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气候严寒,冬季寒冷漫长,经常被寒潮侵入,而北方的冬季万物萧条 ,草木凋零,周遭的环境里充斥着灰色、白色、黑色等较为压抑平淡的颜色,缺乏视觉唤醒色


城市的色彩分为人工色和自然色,自然色就是城市中裸露的土地、木石、草地、河流等,东北的自然色中黑、灰、白占据了大多数。而红色和绿色是自然的原始生命色搭配,红花配绿叶,在人类早期的社会文明中,自然代表着美的准则与来源。

这也使得东北人民格外热爱具有生命力的红色和绿色,这是他们为城市赋予的人工色。


无独有偶,在纬度位置接近的俄罗斯,建筑的色彩极其丰富,他们以此来摆脱冬季严寒的压抑,彰显自己的雄伟豪迈,终年白雪皑皑成为了一张白色画布,任由他们尽情发挥,也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国家特色。


▋满族的审美偏好遗传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少数民族入关掌政不仅是古代政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改变。


满族执政之后,在明朝的美学基础上强势引入了本族的草原文化美学。明中期以前,对颜色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平民百姓不是什么颜色都可以上身。


到了晚明,随着服饰制度的松懈,大家终于获得了相对的色彩使用自由,于是大红大绿开始成为全民时尚,这本质上也是中低阶层对上层身份的消费和狂欢。


清朝借鉴了晚明时期的审美风格,并加入了更多的本族审美。其实清代审美在美学史上一向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清朝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审美品味一言难尽,因为当时的艺术作品追求奢华艳丽,材质显贵,类似于欧洲的洛可可时期。


在色彩的运用上,清朝统治者在汉人的青、赤、黄、白、黑“五色”的基调上进行变化,在艺术作品中广泛运用红绿、红蓝这样的对比和互补色搭配。

 

而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正是满族的故乡,所以东北人热衷红绿配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满族崇尚繁复和华丽的审美倾向“遗传”影响

▋色彩偏好揭秘性格特点

从色彩学上看,红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在色相环上遥遥对望,相隔整整180度。这样的特殊位置就使得它们二者搭配在一起时会产生极为强烈的视觉反差,营造出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刺激。


这种强反差给人无尽的张扬感,同时由高饱和度而带来的热情浓烈之感呼之欲出,这些也跟东北人的性格有相似之处。

“闯关东”时多民族的融合和“勇者胜”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豪迈性格的重要成因。而色彩是人的性格心理活动的体现。

东北大花布的前世今生

▋“东北大花布”的设计并不是出自东北

让大家普遍认为东北特产“红绿搭配”的原因,就是这种花纹配色乖张的花布,由于多年来常常在带有东北民风的舞台节目上出现,所以大家也戏称之为“东北大花布”。


但这种大花布的设计并不是来自东北,而是出自上海设计师之手。建国初期,华东纺织管理局号召设计师们体察大众审美,设计人民喜爱的花纹样式。

设计师们的灵感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下乡观察人民审美偏好,然后以此进行设计。

在设计出的众多花纹图案中,设计师陈克白的《牡丹凤凰》,成为了如今东北大花布的雏形。


▋大花布独特的色彩搭配与印染技术有关

“大花布”的花纹颜色的形成,除去受当时审美风尚的影响,还与所处时代的印染技术有关。

当时上海的印染厂多采用“防拔染”技术,简单说就是先把布匹染成单色,然后用印花机把还原染料印在织物上,产生的化学反应会还原底色染料,呈现出不同颜色的花纹。技术条件决定了这只能实现四五种套色,所以颜色的搭配上非常有限。


这种看似“土”“俗”“不高级”的花布,代表的是当时紧跟世界印染技术步伐的上海印染业。


它之所以成为了东北人民的代表,是因为这样的颜色对比能增强辨识度,容易被观众记住,所以东北人为塑造更深刻的舞台形象,在演出时都会选择红配绿的花布作为道具,广泛运用并将其发扬光大。


西方也爱红配绿

在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红色和绿色的搭配是专属于贵族的,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代表名利双全,并不是谁都可以把它们穿在身上。


红绿这对“冤家色”同样非常考验艺术家们对色彩真正的驾驭能力和理解能力。

20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画派——野兽派,就属于这样“迎难而上”的艺术家。其中以亨利'马尔蒂斯为代表,也正是他这样大胆不羁的用色,被赋予了“野兽派”的称号。


继野兽派之后,波普艺术、抽象派等流派的艺术家,用自己独特而又精湛的美学技艺,延续了红配绿在美学史上的精彩,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不同的诠释。


所以,红配绿不是所谓“不高级的中国审美”,也不是某个地域的区域化审美,它们曾在多个时代里代表着财富和权贵,也成就了一些绘画史上的艺术大师。


1、凡新氧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

3、本文转载自网络,未能联系到作者本人,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大家正在预约更多

    退单提醒

    X

    您有退单

    查看详情

    订单信息

    X

    您有新的订单

    查看详情

    私信提醒

    X

    您有1条新的私信

    查看详情

    投诉提醒

    X

    您有新的投拆消息

    查看详情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其它登录方式: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